家里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脏乱差 发布时间:2020-03-17 阅读人数:
家里没钱不可怕,可怕是“脏乱差”,孩子将来多半不会有出息。
前几天,孩子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坐坐,跟孩子他爸吐槽说:
“哇,我发现你们家可真是干净整洁啊,我们在家都不爱收拾房子,就连我儿子上大学回来,每天房子乱七八糟的,袜子堆啊堆,六七八双在那没洗。
部分大学生宿舍现状
我一进去真的是臭死了,他也没什么感觉还说已经习惯了,在宿舍也是这样子的。唉,真是穷了一辈子,脏了一辈子啊!”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嘛!回家也好好收拾收拾。”
那个朋友又补充道:“我和妻子属于大大咧咧之人,对于家庭很少收拾。
每次回家,我感觉自己都累瘫了,躺在沙发上刷朋友圈。刚开始,妻子还会稍微收拾,但后来她也厌倦了,因为每天的工作也让她很累。
时间久了,我们养成了懒惰的习惯,除非家里来客人,否则绝对不愿意收拾。躺在沙发上什么也不想做。”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个上了大学的儿子,在家里脏臭袜子乱堆乱放,是情有可原了。
其实,家长的行为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一个房间凌乱的家庭又怎么会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呢?
他的行为只会比你们更严重,不懂得收拾,不重视个人卫生,甚至没有丝毫的集体卫生意识。
一个房间凌乱的家庭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注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家里“脏乱差”为什么容易影响孩子?
哈佛商学院调查显示:一所学校中课桌收拾齐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优异乐观开朗的孩子,因为整理使得他们学会了规划、学会了耐心,心无积尘,面目清明。
德国和日本的整理收纳术风靡世界,都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有序、开明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家庭环境是杂乱无章、灰尘飞絮的,那么我们经常会因为找不到某件物品在孩子面前急躁发怒,我们因为过多关注于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归类整理能力的培养!
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力,他们会在无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你经常把家里收拾的非常干净,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他也会很快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反之,如果家里杂乱无章,那么他的生活状态和心情也都是杂乱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
一个人的房间里藏着自己的生命状态,藏着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里脏乱差,孩子自然也失去了热爱生活的情绪,很容易向生活低头,以后在社会上也不会努力奋斗,更别提赚钱养家了。
事实上,不愿意去整理房间可能源于幼年时期的家庭影响。
我们总是把收拾房间的诉求交给父母,自己能偷懒就偷懒,等结婚生子后,这种顽固的观念一直在影响我们。
让孩子学会动手
把玩具放回原处,或擦桌子扫地这样比较简单的家务,一定要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动手。
在我回家实施起来的时候,孩子一开始是特别的配合,可以说是相当有干劲。
慢慢的三分钟热度过去了,他又变成老样子,不想收拾,找借口拖时间,不然就随便一扔。
这时候,我并没有使用训斥或者责骂,而是慢慢蹲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等,还充满乐趣的让他选择一个特别的标记,便于更清楚的知道东西摆放的位置,然后让他选择一个自己习惯的整理顺序。
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开始尝试让他帮忙取物品,然后再让他放回去,这样他慢慢的就有一个整理的意识了。
孩子并不是不会整理,也并不是不想整理,家长首先要坚持。当孩子新鲜劲过去,家长第一时间不是责备,而是蹲下身慢慢用行动带着孩子整理,孩子也会投入其中。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小孩子耐心都很差,可能一开始整理的时候会乱七八糟,甚至他们很快就会撂挑子不干了。
这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打击孩子,说一些“你怎么这么笨啊”“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之类的话。
孩子没有经历这些行为,突然要孩子去做这些事情,孩子自然会有抵触。既然诚信让孩子进行练习,就给予孩子多一点的理解包容,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没放好就跟孩子发脾气,你要让他先会“放”,然后再学习“放好”。
我家孩子在我的带动与实践下,已经慢慢的习惯了物归原处,还会监督我。
有的时候,我下班回家特别累,包啊衣服什么的换下来就随手扔沙发上,他看到之后就会立刻告诉我要把衣服挂起来,包放到柜子上。
我说我很累不想动,他就会告诉我,你来休息一下再收拾。
在这件事上,他给予我的理解和包容比我做的更好,孩子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之前的物归原处。
其实教育方法千万种,每个孩子的脾气都不一样,但收拾整理物品这一条对于所有孩子来说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是自己的,热爱生活才会去收拾整理。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位优秀的家长,从事信号隔离器研制的我们跟孩子说的一字一句,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都跟孩子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孩子都需要仪式感,光靠我们用嘴去说,很多孩子不愿意去遵循。